反正不是自己的,谁会心疼?
这么想着,这位亭长就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再争取一下的嘛……
于是,他拱手道:“公子有所不知,这越马亭穷乡僻壤,地方简陋,恐怕会怠慢了公子,公子不如随俺去亭中官宅,浊酒脯‘肉’,听曲赏月,岂不乐哉?”
刘彻听了,顿时笑了一声,道:“不想亭长还是个雅人!”
那亭长闻言连忙笑道:“不敢,不敢,俺就是个粗人,不过是受公子身上的文雅之气感染而已……”
“公子,是否现在就去亭中?”这亭长问道:“某好吩咐亭里准备酒菜……”
刘彻听了,坚定的摆摆手道:“去亭中就免了吧,吾与从弟,这次是出来采诗的!”
刘彻看着那个亭长,接着道“所谓采诗,圣人之道也,须得深入民间,与百姓为伍,方有所得……麻烦亭长帮吾等寻两三户忠厚老实本份的人家,与之借宿,正巧吾与从弟,也正‘欲’与百姓‘交’谈,得知民间疾苦,回去后,好写成文章,陈奏家中长辈案前!”
说完刘彻挥挥手,身旁跟着的王道立刻心领神会,将一小块金角递给那亭长,道:“区区小礼,请亭长万勿推辞!”
这亭长接过那小金角,脸上顿时乐开‘花’了。
那金角虽然不大,但也是金子啊!
于是,他索‘性’也就不管刘彻到底去不去亭中住宿了,满脸热情的道:“诺,俺这就领贵人们去百姓家里!”
不多时,在这位亭长的带领下,刘彻一行就住进了这个小山村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里。
这也是往常贵族子弟们采诗时真正住的‘百姓之家’——真住到那种穷的响叮当的农民家里,首先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床’铺的问题。老百姓谁家有多余的‘床’铺?至于干净卫生舒适这种问题,更是连想都不用想了。
更何况,对大部分贵族来说,地主士绅这样的人,才是民。
至于泥‘腿’子?
黔首才是他们的称呼!
便是刘彻,其实也不愿意真的住到一个破落的百姓家里。
这倒不是歧视,而是,享福享久了,就再难吃苦了。
因此,对这个亭长将他领到一户明显一看就是当地地主的家庭,也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本村的里正家……”亭长敲开‘门’后,对刘彻介绍道:“张里正,可是越马亭都很有名的大善人,虽然家财丰厚,良田数十顷,但却常常接济亭长穷苦,是个难得的大善人!”
刘彻闻言,大量了一下这户人家的院落屋舍。
房子‘挺’大的,至少在农村是属于豪宅级别了。
略微估计了一下,起码有十几间房子,院子里还有牛栏和马舍,养着两头牛,一匹马和两匹骡子。
这样的人家,即使在关中,也属于中产阶级以上,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士绅阶级了。
除此之外,刘彻还注意到,这家中,还有着奴婢出没。
这可了不得!
按照汉律,奴仆的人头税直接翻五倍,一年一人要缴纳六百钱的口赋。
仅仅是刘彻双眼所见,这家中奴仆什么的,少说有四五人,这么一算的话……
一年好几千钱的额外口赋负担。
这就是善人?
那后世课本上的周扒皮都能当个道德模范了!
道理很简单,当今之世,一个婢‘女’作价大概两万左右,小奴大抵是一万五,壮年的男仆,值钱四万。
也就是说,单单是这些奴仆的价值就应该超过十万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靠着种地,这位亭长究竟怎么从他那数十顷地里刨出这偌大的身家?
至少,刘彻自己觉得,只靠本份经营土地,一百年也未必能攒下这么大的家业!
因而,这位张里正的所谓‘常常接济穷苦人家’,刘彻也就能猜到是个什么情况了。
左右不出高利贷一类……
ps:情节到了一关键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让主角合情合理的尽快当上皇帝,头发都掉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