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申脸色微微发红,这句话其实是小诸葛白崇禧说的,但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其次,兵当然是要派的,但不能多派,更不能把指挥权让给英国人否则将来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可以三家组成联合司令部,指挥部必须也有我们的人;再次,日军既然有从大陆撤军的迹象,是不是大家再谈一次,只要尊重我们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可以让日方在经济上占些便宜;最后,关于统一军令、政令,我举双手赞同,不过是不是找些确切的证据并大白天下?俄国人口口声声说友好,抢粮的事一暴露,民众就醒悟了,对共产党的认识,民众同样也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岳军先生的意见我基本赞同。”陈布雷过了一会说道,“我稍微补充几句:
第一,印度情况和我们不同,印度是殖民地,对普通印度人来说,没有国仇家恨,日军来了大不了换个主子,所以我赞同当初委员长的主张建议英国人明确给予印度独立地位,激发他们的抗战决心;
第二,美国人要和延安接触这一条估计拦不住,也不必拦,既然美国也赞同我们军令、政令统一,那美援物资自然要在政府主持下统一发放;
第三,要我们派兵是有前提条件的,至少英美盟军要先在缅甸一线发起反攻,打通道路才行,否则30万大军怎么过去?英国人该不是打着如意算盘让我们自己打通道路再去援助印度吧?如果日军这样好打,我们为什么不去趁机收复武汉呢?”
常凯申微微颌首,刚才两人的话让他心头的郁闷劲少了大半。
“委座,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不过……”张群忽然又开口道。
“说嘛,说嘛,不要紧,不要紧。”
“共产党口口声声说抗日,美国人也认为他们抗日而且战斗力不俗,这样也好,政府干脆就通过美国人下一道通知,让第十八集团军、新编新四路军各部抽调部队去印度打日军……”
“这不妥,不妥,这岂不是白白让共产党拿了美国军火、物资?”常凯申还在思考间,陈布雷先表示反对。
“其实想明白了无所谓不妥,如果共产党部队要保持独立性,自搞一套,美国人很快就会认清楚他们的真面目;如果共产党爽快地接受了美国人的指挥与安排,那共产党部队还姓共么?”张群阴阴地笑了起来,“派****去印度打仗好处很多。去,不管输赢都是有利的;如果****不肯去,那就要借助布雷先生的笔好好说一说了:斯大林派军队来新疆抢粮食、残害我国军民,老百姓已认清了真相,如果把抗日这张皮也扯掉,我们维护军令、政令统一就更加师出有名了。”
常凯申暗暗点了点头:这招数和张群当初对付学生上街游行提的建议一模一样,每当日军在东北、华北搞摩擦,总有一大堆学生说要抗日,然后来政府抗议示威,他被弄得不胜其扰,安抚不听,怀柔没用,镇压又不敢。最后张群出了主意:凡游行宣讲抗日的一律都要求他们去紫金山军营当兵入伍,与普通士兵一道训练,身体力行抗日救国。
学生兵当然是兴冲冲去,没几天很多人就受不了偷偷摸摸溜了常凯申下过命令,学生兵逃跑不抓、不打、不杀,看见也要装作没看见,没几天大部分人都走了不是溜走的就是被家长骂回去的或者被校长接回去的,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坚持住留下来,这批人后来就被送去黄埔军校成为正经八百的军官。其实想通了毫不奇怪,能在南京读大学的大多数都是中产甚至上流阶层子弟,有多少人能舍得放下一切去、吃得起苦去当大头兵?又有多少家长会赞同子女去当兵?
至于这些逃跑的学生兵,张群给他们下了个定义,叫“嘴上抗日分子”。当然,学生总是一茬一茬地毕业又一茬一茬地来新人,嘴上抗日分子也一批批地换人。这种局面直到七七事变以后才彻底改观远征军里就有很多学生兵。
“这个嘛……”常凯申又犹豫起来了,“还要再讨论一下,从长计议。”
张群内心有点鄙视,嘴上却说:“当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不太成熟的想法,让委座见笑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