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46年元旦罗梅线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这条铁路曾经受制于技术不成熟、专业技工缺乏、机车故障频发等问题的困扰,一直状况百出。即便因为当时国内运力紧张,罗梅线铁路一直不缺乏生意,但该年年底国家铁道总局派员核查账目后发现,罗梅线全年依然没能盈利,亏损约在三万元左右。究其原因,超高的营业费(该铁路额外超配了几倍工人和技术人员,作为今后的人才储备)和高昂到令人发指的维修费用是罪魁祸首。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如银行贷款利息、地方政府摊派费用等等,但都不是主流,所占比例很小。
不过罗梅线在经历了一年时间的运营磨合,同时南方车辆厂也大力改进了蒸汽机车的质量后,在1647年,罗梅线铁路终于扭亏为盈,全年盈利额为3528元。在这一年里,因为遭受战争而运力极为紧张的国家铁道总局,全年多次修改罗梅线的列车时刻表,发车频率从一开始的每三天一次逐步增加,最终到年底时已经达到了每天对开两趟列车的频次。
大量南方的皮革、兽脂、牲畜、咸鱼、木材、棉花、油料、建筑材料等物资通过铁路运到梅林港,然后再转运至北方或西部内陆地区;而鸭子湖流域的小麦、钢铁、煤炭、化工品、机械产品、纺织品、军工品同样通过运河——铁路的运输方式输送到南方,有力补充了近海运输力量的不足,使得东岸的工农业体系得以持续良好地运转下去。
而在1647年底的时候,坐落于梅林县的南方车辆厂在蒸汽机车方面再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突破,这使得铁路的维修成本直线降低,同时也引爆了1648年罗梅线铁路运输的盈利狂潮。截止今日(1648年10月10日),前九个月罗梅线就已经盈利达二万二千余元,预计全年盈利将达二万八千余元。
而国家铁道总局早在年初就已经宣布过,今年罗梅线的盈利除按计划截留部分以做他用外,其余盈利将全部分配给股东们:国家铁道总局和交通部。据测算,该年罗梅线铁路派发的每股股息将达到2%。这个数据看似不高,不过投资者们看到的确实无比光辉的前景,因为在明年,罗梅线的列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发车间隔也将会大大缩短,同时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巨额培养费用差不多也到顶了,再加上机车和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据内部人士预测,明年罗梅线铁路的每股股息可能将达到6%-8%的样子,非常具有投资前景。
只可惜这条黄金铁路线的股权都掌握在国家手里,私人资本尽管对此垂涎欲滴,但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罗梅线铁路的财务状况相当良好,没有任何出售股份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私人资本只能将目光投向新建的铁路了。而最初的时候,他们几乎是一窝蜂地拥向了正在努力修建中的西北铁路,只不过政府没有任何出售西北铁路各路段股权或公开募股修铁路的意思,因此他们只能怏怏而返。
不过执委会和政务院终究也不是没给他们一点机会,比如西南铁路下宁段(下伊河镇——宁津堡)40公里的路段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西大荒地区目前正在执委会的支持下成为国内唯一的大农场种植区,此外执委会也计划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时候在大荒农场、灌木农场两地修建新的定居点,以便大力开拓国营大农场。
由此可见,这里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而这样一来,铁路的盈利前景也就可以预期了:前期开发所需的海量工具、建筑材料、粮食补给品、机器、牲畜、人员等都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输过去;而在那里开发小成之后,出产的大量粮食、羊毛、皮革、兽脂等物产也将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出来,这里面的盈利空间还是相当不小的。操作好了,每年8%-10%的投资回报率将不成问题,甚至在铁路运营成熟之后,每年的股息还将进一步获得提高,15%的股息也将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此时下宁段铁路的前期路基修筑工作已经展开多时了,蒸汽犁、牛拉滚筒机(清楚灌木小树)、蒸汽锤等机械的大量应用极大减轻了修建铁路的工作量。下车后前往工地视察的杨王林就清楚地看到,路基两侧的排水沟中,就有数台蒸汽犁正在异常迅速地开挖着沟渠,效率比那些拿着铁锹人工挖沟的克兰迪奴工们强多了。而且这种机器只要不出故障,日夜24小时都能开工,而且工作效率还极为稳定,绝不是那些戴着镣铐、士气低落、效率低下的印第安奴工们可比的。
“1649年3月份,西北铁路将通车到成山堡;7月底之前,西南铁路下宁段将通车;12月底前,西北铁路将修到铁岭堡,这意味着该条铁路在历时数年的艰苦修建之后将全线贯通。”想到这里,杨王林就不由得一阵激动,东岸铁路事业的发展,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啊!(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