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双方还签署了一个领事协议。虽然很多元老认为这个领事协议犹如放屁,一旦翻脸还得靠大炮解决问题,但是司凯德认为规矩要从这一刻就立起来。
虽然17世纪的荷兰人不见得有认真履行领事协议的思维,但是只要他们签了。临高以后就有足够义正词严的藉口去强制执行。正如大清不懂欧洲式的外交,英法用大炮来强迫它理解遵循规则一样。未来的外交规则,元老院也会用大炮来灌输给其他人。
荷兰人杨帆启程的时候,在临高各路外派团队也先后启程了,第一路启程的就是就是返回广州的广州站人马。他们将重新开启广州站,恢复公开身份,随后再利用处在大陆的优势,帮忙安排前往江南、辽东和山东的外派情报人员的行程。广东毕竟是水陆大码头,交通属于较为便利的地方。当地还有起威这一机构存在。目前的状况下,对外情报局认为不宜走海路,还是从广州出发,翻越五岭,走江西进入大陆腹地。
重返广州的事情,从和李洛由达成正式的和约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协议尽管签署的白字黑纸,但是在执行中郭逸等人算是受够了大明官府慢吞吞的效率,好不容易挨到了二月底,协议上的多项条款才先后得到了落实。尽管还有些赔款和退还的工作没有彻底完成,但是大致已经差不多了。
乘着等待条约落实的空闲,广州站的人和殖民贸易部的主要策划人员,就广州站下一步的业务扩展进行了讨论。现在广州站挟着胜利的余威回到广州,仅仅继续过去的那点业务就无法满足元老们的野心了。有人建议,在广州搞一个“澳洲式生活”的窗口。不仅销售各种商品,还要将现代生活的种种享受和理念传达给广州乃至全广东的有钱人。让他们在澳洲式生活方式下耳渲目染的“被腐蚀”。
概念类似于过去的紫明楼。但是新版的“澳洲式生活窗口”将更为大众化,面向的受众也是较为富裕的普通百姓为主,而非紫明楼这样非富即贵的人才能去得高级会所。
计划中的澳洲式生活的大样本,被某些元老称为“广州大世界”。和旧时空的大世界或者更新一些的商业中心类似,是集吃、住、娱乐多方面的综合性大型商业体。或者按照某些人的提法,就是直接修建一个shopingmall,里面吃喝玩乐加购物,转上一天都转不完。
这个计划从年前就开始策划,最初只是某个元老无聊中在内部bbs上提出的建议,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于是从最早的一家大型百货大楼最终变成了宏伟的棱堡式的商业建筑中心。
bbs上对此感兴趣的元老们为这个“广州大世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选址、建筑模式、经营方式到经销商品的种类都做了一一规划。有人还干脆绘制出了建筑效果图。
根据元老军政计划提案制,这个方案根据规定由飞云社提案,进入了元老院的正式讨论流程。
在提案中不仅列举了利用“大世界”推广澳洲商品和澳洲生活方式,而且对经济效益来说也是很可观的。
大世界的交流是双向的,穿越众在这里销售的货物换来的白银,可以就地再开设新得产业,大量的收购珠三角当地的原材料――特别是本时空丰富的农产品。原材料除了运回临高加工制造之外,还可以再广州当地设厂加工再进行大陆销售。大量的货物交流势必在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对本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当地设厂可以就地使用广东当地的人口作为廉价劳动力,而非现在费时费力的人口转运模式。
文德嗣对此也非常支持,在他看来广州大世界就是他理想中的“德隆商社”的模式。而这个模式以后可以在任何地方运用。
这个宏伟的计划让郭逸和企划院的人都始料未及。按照郭逸呈报给企划院的计划,返回广州之后,首先是对三紫产业进行恢复――根据广州情报系统的汇报,三紫产业虽然属于“官封”,但是负责封店看守的衙役吏员们在其中进行了广泛的掠夺:当官的看上不的各种木器、生财家伙,小人物们是荤素不忌的。货物等值钱的既然已经没官变卖,但是家具、陈设之类的东西照样有人要。大半年下来,三紫产业已经破落不堪,连广州站在惠福街的住宅也被糟蹋的不成摸样。
完成了恢复计划之后其次才是扩大经营规模,项目是紫明楼的第二家分店――或者叫“旗舰店”,比一号店规模更大,设施更新。二号店的建设原本就在计划之中,要不是突如其来的大明讨伐应该已在施工中了。
当然,对广州站的人来说,“广州大世界”的方案他们是欢迎之极,但是对企划院来说,突如其来的大型项目影响了他们的规划。涉及到大量的计划外投资和物资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