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太平军现在开进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开封的李来亨他们,真的就没有退路了。
和平解决忠贞营,甚至吴三桂,是周士相的愿望。相较满清而言,二者都是汉人,前者更是高举明朝旗帜,后者虽然助纣为虐,但现在也和满清打得头破血流,所以从恢复中华这个大局来看,周士相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大动干戈。
如果吴三桂愿意归顺,周士相不介意让他和李晋国、李来亨一样享受亲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将来在除两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区,择一块地盘给他们永镇。辽东、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这不取决于周士相,而是取决于吴三桂、李来亨自己。
阴差阳错将守卫开封重任担下来的唐三水前几天派人送信来,信中是大道委屈,说忠贞营是如何不要命的死磕开封,几次险些要破城。他在城中当真是度日如年,恳请周士相看在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能够发兵北上,迫使忠贞营退兵回豫南老实呆着。要不然,他实在是担心自己完成不了齐王殿下托付的神圣使命。
周士相对此爱莫能助,三水兄想的简单,可周士相真要派太平军北上,开封可就真危险了。因为忠贞营只会将北上的太平军当作援军盟友,而不是当成敌人。只要太平军北上的消息传到开封城下,忠贞营的老闯将们肯定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不要命也不要本钱的将手下的炮灰往开封城下扔。那时,三水兄才真的危险。
况且,现在太平军正在整顿,也没有办法发兵北上。针对唐三水的秉性,周士相痛快的给他继续画了大饼,信中说道兄之劳苦,弟岂不知,故待大事成,必以郡王相酬。
唐三水写信求救,吴重山那边也有信过来,不过说的和唐三水不同,直道开封固若金汤,根本不虞有失陷的危险。如此一来,周士相更是不可能派兵北上,倒是给蒋和发去命令,让他筹措一批军粮给忠贞营送去,免得他们在开封撑不下去。
除此之外,唐三水信中说的一件事让周士相颇是重视。
唐三水信中说,鳌拜将一批被俘的吴军将领给送到了开封,其中就有吴三桂手下猛将高大节。人送来时,半死不活,就看押在开封大牢里。河南巡抚贾汉复想将高大节等人直接处斩,然后首级送往北京,被唐三水给拦住了,因为他知道周士相正在收买拉拢吴三桂的部下,故而觉得他要是能把这些被俘吴军将领救下来,将来说不定有用。
当日闻听王屏藩之死时,周士相就不胜唏嘘,报以他在回信中让唐三水无论如何也要救治那些被俘吴军将领,然后想办法将人送出城,由军情司的人接应带回江南。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抗清的将领,周士相实在是不忍看到他们被清廷处死。
吴三桂那里,现在还和鳌拜在僵持着。
吴三桂虽然兵马仍强于鳌拜,不过连遭败绩,军心浮动,军中粮草运输也是困难,短期内难以再次发动大的攻势。
现在,吴军除忙着从陕甘抢运粮草运到河南支撑战事,另外则是分兵攻入山西,想借此吸引鳌拜分兵。
不过鳌拜却不上当,主持朝政的索尼和苏克萨哈一起进宫面见了太皇太后,然后在敦拜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带兵去山西御敌。敦拜大怒,却不敢违背太皇太后的旨意,只能带了几千在京八旗前往山西。
周士相觉得吴三桂多半在山西不会有大的收获,因为他不是当年的李自成。
当年李自成是歼灭了明朝最后一支重兵集团孙传庭部后,才真正是顺风顺水,所到之处,明军无不望风而降。而现在,吴三桂并没能歼灭鳌拜这支清军最后的重兵,对于清廷而言,对于那些清军将领而言,他们还有希望,因此不可能和当年投降李自成的明军一样,成批倒向吴三桂。
想要和平解决吴三桂的前提,是吴军在战场上不可能再取得胜利,甚至面临内部崩溃的危机,只有这样,吴三桂才可能彻底打消自己的野心,转而向周士相认输。
所以,周士相当然不希望吴三桂打赢,要不然,他也不会拖他的后腿,发兵云贵,现在又命第三战区准备出川入陕作战。
山东那边,于七起义军已经打出了高,潮。清廷任命的山东巡抚、海澄公黄梧根本招架不住,只能将平乱的希望放在贝勒屯泰的身上。屯泰所部现在已经赶到德州,最迟月底就当扑向登莱。
东海水师郑鸣俊发来战报,水师已经进入莱州海域,但是并没有遭到清莱州水营的攻击,甚至连抵抗都没有。在发现海面上开来明军的大船后,莱州水营副将连船都不要,便带着部下仓皇逃离水营。
现东海水师正在莱州水营部署防线,并平整码头,同时也派人去联络于七义军。
这算是个好消息。
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后,外面响起了瞎子李的声音:“大帅,南都到了。”
“到了么?”
周士相从车窗中探出头。眼前,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的钟山。
...............
郁闷,兴冲冲去捉两天知了,昨天50个,今天90个,市价40元,大抵相当一章24小时订阅收入。
惨,还是求订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