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最终没有去攻打烽燧,这并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必要,他的时间本来就很紧张,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攻打烽燧上,这绝不是一个合格斥候所为。更多小说 ltxs520.com
燕青一行人走小路绕过了烽燧,在天快亮时来到了永清县,永清县只是一座小县,城池周长不足十里,经过上一次北伐的冲击,永清县城外已经没有人烟,所有人口都迁入了县城内。
几人躲在一片树林内休息,燕青则借着朦胧的晨光绘制简要地图,他在地图上标注了烽燧的位子,而且原来的地图并不准确,原来的地图上,白沟以北都是丘陵山峦,实际上并不是,丘陵山峦只集中在官道的西面,宽阔的官道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另外燕青还发现敌军的坚壁清野只限于白沟以北十里之内,以及官道两边,过了这个范围,其他地方都分布着大片的森林。
休息一刻钟,众人走小路爬上了县城西面的一座丘陵,这座丘陵距离县城不到一里,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县城内的情形,这时,天已经亮了,但县城的城门没有开启,城头上只有稀稀疏疏的守城士兵,最多两三百人,县城内也看不见大量军队活动的情况,整座县城十分安静。
但短时间的观察并不能下结论,他们至少要观察一个多时辰,才能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城内的五百驻军是什么人?”燕青又问道逃兵道。
“以契丹人为主,也有少量汉儿军,都是干脏活累活,所以我们才有机会逃跑。”
“这些契丹人都是骑兵吗?”
“不!不!都是步兵,一共只有五十名骑兵。”
燕青率领手下观察了整整一个时辰,基本上印证了两名降兵的口供,城内只有数百守军,这时,一队三十人组成的骑兵队从南面官道疾奔而至,城门开启,他们奔进了县城。
“我们遇到的就是这支骑兵!”杨光急声道。
燕青目光严峻地注视着这支骑兵,他心中有一种直觉,这支骑兵回来后一定会有变化。
大约等候了一炷香后,县城北面城头忽然冒起了三根烟柱,直冲天际,“狼烟!”两名厢军士兵惊呼一声。
燕青迅速扭头向北面望去,只见北方也出现了三根烟柱,紧接着更远的北方也出现了狼烟,燕青心中异常震惊,难道辽军现在才发现宋军抵达霸州了吗?
.......
就在大军抵达霸州的当天下午,两千宋军便开始在白沟水面搭建浮桥,之前的浮桥已经被败退的宋军一把火烧毁,不过打在水中的木桩根基并没有被烧毁,这使宋军搭建浮桥便利了很多,他们连夜施工,用大树做成的木筏搭建浮桥,到了次日中午,也就是七月三十日,两座浮桥出现在了霸州城外的白沟水面上。
时间又到了晚上,燕青一行终于从永清县返回,带回来了北岸的详细情报以及两名逃兵。
中军大帐内,李延庆用各种颜色的小木方块在桌上摆设了一座十分简陋的沙盘,他用木杆指着永清县对刘錡和杨再兴道:“最诡异的情报就是辽军今天才点燃了狼烟,我倒感觉这是郭药师在故意误导我们,让我们认为他或者辽军没有任何准备。”
“统制认为那两名逃兵有问题?”刘錡问道。
“两名逃兵或许是真的,但我认为郭药师绝不可能刚刚才知道我们大军压境,今天上午才点燃狼烟,这其实是败笔,郭药师画蛇添足,反而露了马脚。”
“不会永清县也是诱饵吧!”
“确实有可能,不过如果我们运用得当,这个诱饵可以吞下却不上当。”
刘錡眉头一皱,“但卑职并没有想通,郭药师用永清县做诱饵的目的是什么?”
李延庆微微一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夺取永清县可以说易如反掌,但我们最大的威胁并不在前面,而是在背后。”
刘錡顿时醒悟,“统制是担心西面的辽军?”
“不仅仅是西面吧!”
李延庆用木杆指了指霸州的东西两面,又继续道:“其实我们的情报并不充分,耶律大石和萧干的军队在哪里去了?我担心郭药师的常胜军并不是边境上唯一的军队,不仅是易州那边,东面的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们一万军队如果贸然北上,后勤运输怎么保障?如果我们被辽军抄了后路,谁来支援?”
李延庆的担心是有缘故的,应该在今天赶来霸州的高世宣军队并没有出现,也没有派人和他们联系,平白给他们的北伐增添了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按照种师道的部署,应该是李延庆的右军北上,高世宣的前军坐镇霸州为后援,这样右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高世宣的军队没有出现,种师道的作战计划便出现了漏洞。
这时,一直沉默的杨再兴缓缓道:“高世宣携带干粮应该和我们一样,如果我们没有得到霸州的补给,今天就会断粮了,高世宣到现在还没有来,他的补给是怎么解决的?”
李延庆和刘錡对望一眼,虽然杨再兴没有明说,但他们都明白杨再兴指的是什么?除了沿途劫掠民间粮食,高世宣确实没有办法解决一万军队的补给问题,可如果他真的掠夺民间,一向军纪严明的种师道怎么可能放过他?
刘錡猛地想到了一个可能,小心翼翼道:“难道高世宣去雄州了?”
杨再兴叹了口气,“我昨天派人已经南下五十里,都没有发现高世宣军队的踪影,他要么因为补给不足折道返回了大名府,要么就是刘将军的猜测,西去雄州了。”
说到这,杨再兴和刘錡一起向李延庆望去,明天他们怎么出兵?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不用等明天,今天晚上就出兵,我们分兵三路,杨将军率两千人走小路突袭永清县,攻破县城后,直接把战俘押回来,刘将军率三千人接应,我率五千人坐镇北岸,防止敌军抄我们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