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帝一直满脸堆笑,显得十分高兴,将齐鸿曦送回墨轩殿。刘公公忍不住问了原因。
明宣帝怕走漏风声,闭口不谈谢衍之的事,直说看见齐鸿曦就高兴,回到御书房就让刘公公拟旨,封沈言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即刻差人去边关宣读圣旨。
王太师一直在府中等消息,得知明宣帝已下圣旨,一颗心放到肚子里,也修书一封给王石与霍先生,告知他们,沈言被封为镇军大将军,此事是王家人所为,让沈言记住王家的恩情,并让王石留下,监视沈言和东北军。
王石接到消息,告知了霍先生,让他尽快行动,霍先生反而一点不急。
“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王石不解。
“着什么急,圣旨还在路上,太师的信是通过特殊渠道送来的,在圣旨到达前找到沈言,并说服他即可。”霍先生自信满满。
王石紧紧盯着他:“我等你的好消息。”
“这就对了,你是来监视我的,只需看着我是否有二心,无需操心其他。”霍先生坐下喝茶,漫不经心道,含着笑意的眸子尽是讽刺。
王石不答话,坐在霍先生对面,紧紧攥着茶杯,却无心品茶。
霍先生起身向外走去,走到门口回头,半开玩笑道:“我与沈言有些交情,接下来的事你莫要插手,不然耽误了太师的大事,你我怕是担待不起。”
听到霍先生与沈言有交情,王石才知他的自信来自哪里,怪不得他会毛遂自荐,来边关说服沈言。
“一切就拜托先生了。”王石起身拱手道。
一品阁的密室内,谢衍之和杨淮坐在霍先生对面,三人相互对视。
杨淮先开口,介绍霍先生:“这位便是霍先生,是我们在王家的幕僚。”
霍先生把玩着茶杯,看向谢衍之:“你就是墨家后人?”
他是墨家暗卫,墨家倒后,他想法进了王家,做了王太师的幕僚,这一做便是十来年。
谢衍之点头:“我娘是墨家二姑娘,谢家长媳,身体里流着墨家的血,为舅舅正名,是我该做的事,也是我娘今生的夙愿。”
霍先生点头:“说的好,接下来我们计划下一步的打算,王石此次前来,会留在石门镇,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谢衍之垂眸沉思半晌,紧了紧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道:“既然他想留下,便永远留下吧。”眸中尽是杀意。
霍先生惊讶:“你想杀了他?”
谢衍之点头:“是,我不仅善善丹青,还会模仿人的字迹。”
“你是想取他而代之?”霍先生和杨淮立刻明白谢衍之的想法。
“不错,我有个大胆的计划,你们听听。”谢衍之道。
杨淮和霍先生附耳过来,谢衍之小声说了一遍,杨淮和霍先生听了眸中一亮,赞同谢衍之的想法。
这样一来,可以轻松达到目的,霍先生也可回去交差。
“如此甚好,按计划行事。”霍先生起身从密室另一端走了。
杨淮问谢衍之:“你这样做是否太危险,若王石未死,你便暴露了。”
谢衍之眸中坚定:“所以王石必须死。”
霍先生在街上转了一圈,才回一品阁。回去后,王石问他事情如何了。
霍先生道:“放心吧,已办妥了,沈言已经答应了,作为投名状,三日后他会命人把谢衍之送来,到时候你亲自杀了他,我的任务完成了,便可以回去了,等事成后封侯拜相,一定不会忘了兄弟你的。”说着拍了拍王石的肩膀,一副他们关系很好的样子。
王石推开他的手,心下怀疑:“我们的人找了那么久,都没找到谢衍之,那沈言为何能找到?”
这是最值得人怀疑的地方。
霍先生嗤笑一声:“你还不知太师府的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拿钱吃喝玩乐罢了。再说,咱们的人找谢衍之许久了,多少会走漏一些风声,沈言说了,在柳沣帮太师府寻找谢衍之时,他就注意到了,也帮忙找过,见过谢衍之的画像,他是柳沣的得得力干将,如今柳沣死了,谢衍之在沈言手中有何稀的。”
听了这话,王石觉得有道理,又感觉那里不对劲儿,这事情太过巧合了,柳沣早已找到了谢衍之,并秘密看押起来,不交给太师府处置?
霍先生见他怀疑,又道:“你可知那谢衍之长得像谁,我有幸见过墨连城的画像,都说外甥像舅,谢衍之与墨连城很像,柳沣又曾是墨连城身边的副将,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也是有的。”
这便能说通了,王石不再怀疑,又问了霍先生交易地点。
霍先生说了一个废弃多年的小院,这小院的另一端就是一品阁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