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四十一年,九月十九日。经过一连窜的战事后,杨休终于带着三千大军班师回朝,回到猫儿庄。
猫儿庄外,上千大军排列完毕,城墙上旗帜招展,一片热闹景象。当见到远处大队的身影后,留守猫儿庄的青子策马上前。
“青子恭贺将军凯旋而归!”离的老远青子就送开了马缰,色大喜对着杨休道贺。
“一切可好?”杨休笑容满面的看着热闹非凡的猫儿庄城墙,对青子问道。
“回将军,一切安好。”说到这青子脸上洋溢出一抹狂喜之色,眼中露出钦佩道:“将军真乃人,将军不在的这段期间,种于城外的土豆已经成熟了,将军猜猜亩产如何?”
杨休心中暗喜,看青子这表情就知道土豆一定没少收,只要有了粮食,自己的后方也就稳定住了。
“每亩可有4o石?”
青子激动道:“最高每亩达到52石,一共2oo亩共产87oo余石,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阿!将军、你是如何知道这土豆如此高产的?这2oo亩所产的土豆,足够我们以前十年的收成了!”
2oo亩土豆,产了87oo余石,杨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有了猫儿庄这次的大丰收,今后关外乃至关内的百姓都会抢着种土豆,到了那个时候,百姓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恭喜将军了,我们出去打了这一圈胜仗,也没有这次大丰收来的让人喜悦阿!”宴卿这时在一旁笑着道。
“是阿!百姓才是我们的根本,而粮食则是百姓的根本,只要有了粮食,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们才能够在前面打胜仗啊!”杨休赞同的点点头。
“将军说的是,现在庄内的百姓全都欢欣鼓舞,前几日为了庆祝大丰收,家家户户摆宴席,那才叫一个热闹呢。”青子笑着道。
跟在杨休后面的董成此时都听傻了,他当过知县、当过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又当过大同知府。可以说对粮食的亩产,以及大明朝的民生非常了解,亩产4o石的粮食?他从小活到大这么些年,别说见了、就连听都没听过,哪怕是有人吹牛,也不敢把牛皮吹的这么响,全国上上下下,土壤最好、产量最高的浙江,每亩也只能产出2.5石,怎么可能有每亩产出4o石粮食的地方?这、这杨休,难不成真是仙?
杨休当然不知道此时董成心中的震惊了,自顾着对青子吩咐道:“青子,按照现在猫儿庄的人口来算,有2ooo石粮食就足够百姓们生活一年的了,加上供养军队的粮草,留下5ooo石足以,剩下的土豆都当作良种,留下一部分明年我们自己种,其余的优先卖给关外诸村,记住、价格一定要便宜,不能比水稻贵。”
“放心把将军,这事儿就交给末将了。”对于杨休的做法青子深感钦佩,每亩能高产52石的粮食,这是什么概念?价格竟然不能高过水稻,这简直就是白给阿!就冲着杨休这点,青子就认为跟着他哪怕是造反,也值!
猫儿庄内,听说杨休回来了,全庄的百姓都围到了猫儿庄正中心的那条大道上,尤其是最初猫儿庄的那两百名百姓。现在的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穷的只能吃草根的难民了,而是全都有了身家、有了产业的掌柜的大老板,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与杨休。
“将军!你真是我们猫儿庄的活仙!”
“对!将军是活仙!”
“是从天上下来拯救我们的活仙!”
道路两旁,百姓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直把杨休比做是仙。杨休不住的冲着两旁的百姓拱手,这一刻杨休知道自己做的没有错,至少自己已经让一部分的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杨休坚信,只要自己继续下去,总有一天整个大明朝的百姓都会像猫儿庄一般,过上富裕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