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气坏了,这是给脸不要脸了,凭城里区区几千兵马,居然敢招降数十万大军统帅的大唐皇帝,还要李世民脱去衣裳,坦胸负荆,面城而拜……
李世民气得差点原地爆炸,然后,双方和平的最后一条通道彻底切断。
既然无法招降,那就刀兵相见吧!
…………
李素这几日待在营房里,心情越来越忧虑。
数十万大军势如破竹,直击高丽边城,看起来确实是好事,士气如虹,高歌猛进,多么提醒脑。
可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一切太顺了,而且直到现在李世民也丝毫没有将兵马分散开的意思,三十万兵马围在辽东城周围,看似是狮子搏兔之势,实则隐患太多。
打仗这种事不是做算术题,比如敌人杀你十万兵马,你还剩二十万,打仗不是这么算的。
也许在自己的十万兵马中了埋伏被杀之后,剩下的二十万兵马军心已然动摇溃散,那么这二十万人基本就没有了战斗力,只要稍微吓唬一下,这二十万人就会扔下兵器掉头逃跑,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华夏上下几千年,类似十几个敌人追杀溃逃的上千将士,漫山遍野到处跑的葩画面举不胜举。
如此多的军队集中在一起,很容易会出现这种现象,数十万大军,与敌军作战后,胜利并不足为,一旦稍有小败,败绩就会被无限放大,恐惧和怯战的心态将会如瘟疫一般迅速在全营扩散,最后稍微遇到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全军溃败的导火索。
此时唐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些隐患没人看得见,但李素能看见,正因为如此,李素才会觉得分外忧虑。
更烦心的是,偏偏这些忧虑还不能向李世民劝谏。如今李素眼里的李世民已经完全魔怔了,仿佛中了邪一般,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只相信自己,他要将灭国报仇之功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他已经被得胜还朝之后百姓的叩拜和欢呼声冲昏了头脑。
左思右想,李素悲哀的发现,只有冷眼旁观李世民在高丽遭遇一场大败之后,他才会清醒过来,或许那时,他才听得进忠言劝谏。
…………
大军围困辽东城,李世民还未下令攻城。
李素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想的,或许这位英明的帝王也有拖延症吧。
围城三日,李素无所事事地整天在大营里晃悠,无聊时便调戏贬损一下新收的丫鬟高素慧,毒舌刺,如果他有妹妹的话,拼着让许明珠责骂也要娶了,这样的人才一定要让他当自己的大舅子……
李素激动得开始胡思乱想了,随即忍不住冲进了营房。
营房很狭小,里面充斥着一股汗臭和脚臭混杂在一起的味道,非常刺鼻,熏得辣眼睛,李素这种有洁癖的人却也顾不得这些了,左右扫视了一眼,李素喜道:“谁?刚才是谁的高论?对了,叫薛礼是吧?谁是薛礼?”
见李素衣着华贵,相貌不凡,后面还跟着方老五等一群部曲,营房内的将士们顿知他是军中权贵人物,不敢得罪,于是纷纷起身行礼。
一名身材偏瘦,模样有些斯文的普通士卒打扮的男子走出两步,忐忑不安地行礼道:“小人便是薛礼,字仁贵,拜见这位贵人……”
“哈哈,好!好一条汉子!”李素大笑,随后突然一顿,两眼呆滞地看着他:“你叫薛礼……字仁贵?呃,薛仁贵?”181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