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沃:?梦到手捧日月?这怎么还抄袭别人的人设?
除此大事外,长孙太尉还随身带了一封厚厚的奏疏,将他审问出的荆王李元景等人不法事一一道来,其中也不乏其余宗亲的荒唐事。
以至于许多李氏宗亲,原本是不敢硬碰太尉锋芒,只敢在一边围观不敢出声的,结果忽然塌房塌到自己家,只好惊慌失措加入战局,只道冤枉。
宗亲一说冤枉,三司又不能忍了——若是冤枉宗亲,我们又是什么罪名?
只好也站出来陈情。
再有柳奭、崔敦礼等世家人,站在长孙太尉这边摇旗呐喊,架桥拨火——朝上诸人(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裹挟),很快就分成了朝臣和宗亲两大势力,彼此攻讦起来。
越发乱了!
姜沃在纷乱的朝堂,默默吃瓜。
还有闲心在腹内盘点了下这个造反队伍:错认了驸马为人有点虎的公主;做了‘吉梦’便觉得自己也能做皇帝的荆王李元景;胆小怕事(也称得上忘恩负义)关键时刻就反水背刺队友的房遗爱,常发怨望之语至人尽皆知的薛万彻……
就,真是质量堪忧。
上一个队伍比这还差,就敢造反的,还是齐王李祐。
荆王李元景几人勾连证据确凿,结局应是没什么悬念了。
姜沃看着吵成一片的朝堂:如今的变数,只在被长孙太尉扩大打击面,拉下水的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宇文节等人。
若是真如同历史上这桩‘房遗爱谋反案’,长孙太尉将这些人一网打尽,那长孙太尉在朝堂就可称得上是孤独求败了。
*
腹稿整理完毕,姜沃又不免遗憾,朝后她再详细地转述给媚娘,也不如……能跟媚娘同步观看来的好。
若是此时媚娘就坐在朝上,两人应该会彼此一个眼就心领会吧。
希望这一天,来的更快一点。
姜沃这样想着,目光不由往御座上一看,结果好巧不巧,皇帝的目光正好扫过来,看到她略带期待的眼。
姜沃忽然有种薅公司羊毛被老板看见的微微心虚感。
正要低头,忽然听皇帝点名道:“太史令——”
方才朝堂一片鼎沸,皇帝却只是伤感不肯就此事置一词,此时终于出声,激烈辩论中的群臣不由同时一静,然后一齐向着皇帝点名的姜沃看过来。
姜沃:……
**
其实李治刚开始没打算点姜沃的名,只是在遍观朝臣。
皇帝高居御台之上龙椅,看着下头正在争吵的诸朝臣之形——见慷慨陈词者有、痛声喊冤者有,激昂似为君者有、怒发冲冠者有、明嘲暗讽者有,趁乱生事者有……
说来群臣日日皆山呼万岁,道忠心为国为君,说的大约连自己都信了。
比如舅舅。
方才李治冷眼旁观,见长孙无忌将有名望,有势力的李氏宗亲一一拖下水,显然想借此谋反案一勺烩了。心中便想着:舅舅此时大约是觉得,自己实乃忠公体国,奋力替皇帝铲除有威胁的宗亲,是护卫朝纲第一人吧。
人,总是容易看不清自己。
若说对长孙无忌,李治还有些心情复杂,但对宗亲上,李治就只觉得心冷:这三年来,他厚待宗亲,原想以宗亲压制外戚。
结果宗亲见到他的艰难,见到朝堂被‘元舅’把持的情形,想要帮助他的没有,觉得他不行,想要造反取代他的倒是有不少!
他对宗亲的厚待,换来的是许多人认定他仁懦不配皇位。
正是从这桩谋反案,李治才真的看清,朝堂之大,他能信赖的人寥寥无几。
若都想抢。
那就一起下场吧。
怀着这样的心思,皇帝起先看太尉党和宗亲之间的彼此攻讦,还看的挺专注。
只是看了一刻钟后便意兴阑珊起来,准备看看那寥寥无几,一直陪在他左右值得他信赖的人。
目光转开,先看到的,就是坐的靠前位置的英国公李勣。
比起当年回京时,如今李勣面上也愈见风霜,鬓边也有了不少白发。
此时朝堂纷扰,他也只沉默坐在那里目不斜视,直到感受到皇帝目光,李勣才抬头,还微不可见对皇帝点点头,色坚毅,像是一株略带霜雪却永远笔直伫立的青松。
只需看他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心安。
皇帝的目光又往后寻去,去看崔朝。
其实这几年,他一直很想往上动一动崔朝的官位,觉得他不必只留在鸿胪寺典客署。可以先入六部做实缺,也可以直入中书省为中书舍人——都是将来往宰辅、尚书方向走的路。
然崔朝一直道:陛下若无其余可信之人托付宫外诸事,那典客丞这个官位就很适合他,半游离于朝堂之外。
不但可以继续照管陛下的宫外产业,还可以替皇帝看到真正的民情。
皇帝居于高远云端,往往只能通过朝臣的奏疏来看这个天下,比如今岁户部(因避讳先帝尊名,已改民部为户部)呈上:去岁进户总一十五万,并报上诸如米价等各种条目。
皇帝便是这样看到自己治理下的天下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