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
前面的民众在震惊,后面的民众自然也跟着打听,随后所有人都知道了,县太爷拿了一把种子,洒进沙土地里,一眨眼就出芽了。
娘嘞!
这又是什么仙手段啊!
太吓人了!
不不不——
怎么会是吓人!
要知道刚才县太爷可是说了,他是来治理沙暴的,然后就掏出了这仙种子!
一时间,这片地方除了风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情期盼的看向县太爷。
相比于先前的绝望苦闷,如今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在跳跃闪烁着激动。
看着土地里那些嫩绿的芽苗,陈庚年笑了。
梭梭树,世界上发芽最快的种子,只要丢进土壤里,稍微给点水,这种天然的防风固沙植物,就会在两个小时内迅速发芽。
不仅仅发芽快。
等出芽以后数天,就可以将秧苗挖出,然后直接种进沙漠里,短短一段时间,梭梭树就会在沙漠里扎根、生长,然后抵御住狂风,最后巩固沙土、甚至改良土壤!
强悍到足以让人感慨这是迹!
“看到了吧,这就是本官用来治沙的东西。它叫做梭梭树,可以迅速发芽,然后移植到沙漠里,帮我们抵御住可怕的狂沙。现如今县衙的库房里,有两千斤的梭梭树种子,明天,本官会让县衙的差役们,给各个村子分发下去。你们拿着梭梭树的种子,在坎儿井明渠两边育苗,育苗结束后,大家就可以组织各个村子的人,来县区北部种植。不用施肥,甚至不用工具,扒开一片沙地,浇上一瓢水,把这秧苗种下去,梭梭树就会存活。而咱们江县,不仅拥有梭梭树,咱们还有坎儿井。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当梭梭树种满沙漠,狂风和沙暴就会停止。而我们县区内的坎儿井,会越挖越多,最后在县区内源源不断流淌。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仅要种梭梭树,还要种各种树,到时候,江县不再会有沙暴,也不再会有干旱,县区的土壤会被冰山雪水滋润,土地上到处都是绿植和鲜花。我们生活的江县,会成为这苦寒之地里的沃土。我们甚至可以养鱼塘,种水稻,连空气都会变得湿润清新,各种珍惜的水鸟会从好几千里之外,飞来我们江县栖息。”
陈庚年指着地上那小片秧苗,笑容十分绚烂:“当然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本官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我们现在把梭梭树种下,至少这个冬天来临的时候,狂风就会被梭梭树抵挡住大半。这个冬天,我们不用再受暴风疾苦,大家住在窑洞里过冬,有足够的粮食吃,有新鲜的蔬菜吃。本官接下来还准备教大家盘炕,保证每个人家里冬天都是暖和的。外面的风不再会吹垮你们的房屋,甚至天空上的雪花,也不像是在下刀子,而是一片一片如羽毛般轻盈飘落。「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养猪厂、砖瓦厂等厂子都还会继续开,等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能过上一个结实年,赚很多的钱,来年扒掉草棚屋,盖新的砖瓦房!现在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江县人,终将战胜这场沙暴!不仅仅是沙暴,所有抵挡我们向前、所有阻止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一切,都终将会被我们战胜!”
陈庚年这番话实在太有力量感了。
所有人都怔怔的看着笑容绚烂的县太爷,想象着他描绘出的那一幕幕美好画面,那些被天灾打倒的勇气、信念都在一点点恢复。
甚至很多汉子此后许多年都无法忘记。
在江县北部,这片紧挨着黄沙的贫瘠土地上,县太爷给他们说了怎样一番鼓舞人心的话。
明明这里刚经过一场沙暴摧残,明明遍地狼藉,明明刚刚大家觉得这些都是苦难。
可现在,浑身的热血都被点燃了啊。
因为就见陈庚年反手又抓了一把种子,朝着他们递过来,轻笑道:“战胜沙暴,战胜苦难的迹,现在握在我手里。但只要你愿意接过去,那迹同样也会出现在你们手里。”
那汉子脸色涨的通红,微微颤抖又小心翼翼的从县太爷手里接过一把梭梭树种子。
一把种子而已,可他是如此小心,像是真的接过了一把迹。
而这第一捧‘迹交接’也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闸门。
“县太爷,我也要梭梭树的种子!”
“给我两捧!”
“不就是去沙漠里种植物吗,我要去!天知道我有多痛恨这片黄沙,我的祖祖辈辈都因此受穷受苦。”
“县太爷,给我一把‘迹’!”
“旱灾咱们可以对抗,沙暴咱们也可以对抗,咱们江县人,牛!”
“对对,没有咱们江县人过不去的难关。”
“小小沙暴算什么,撑过这一次,以后都是好日子!”
不远处。
亲眼看着这里从一片哀嚎绝望,到奋进重新充满斗志,富春被震撼到失语。
这是何等的个人魅力,才能给予这么多人信念感啊!
但江县人不懂信念感,他们学着县太爷的说法,叫迹。
梭梭树,听着怪怪嘞,应该叫做迹树才好听嘛!
而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江县命运的齿轮正式扭转。
此时外面的世界已经逐步崩塌,皇族贪图享乐,蛮夷图谋不轨,百姓水深火热,没有人知道,有个叫做江县的地方,正在酝酿一场足以震惊世界的迹。
但不知道也没有关系。
因为北部沙漠的每一粒沙子,干旱土地下的每一捧土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见证、参与这场迹蜕变。
【作者有话说】
ps:
抱歉,因为是个大肥章节所以更新晚了两个多小时,现在是凌晨两点半,我写完以后脑子都嗡嗡的,大家晚安。
第59章 059
◎重燃斗志,开始创造迹的江县人。◎
随着沙暴平息, 滞留在北部挖掘窑洞的汉子们,也都各自陆续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