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商业局成立于955年,95年改名为沪海服务局,95年又和粮食局、供销合作社、工商局合并,恢复了第二商业局的名字,后来把工商的业务又剥离出来划到了第一商业局,直至994年第二商业局彻底撤销。
从名字来看,许多人会误会第一商业局要比第二商业局更强些,毕竟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二嘛。可实际上第二商业局是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副食品、饮食、服务行业甚至包括个体摊贩的工作,从这方面来说在食品方面的业务如果跑到第一商业局去谈事完全就是拜错了码头。
到了门口,罗阳也没敲门,直接推门就走了进去。
见他这么大大咧咧的样子宋援朝微皱眉头,不过也没说什么跟着罗阳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足有三十多平米,靠墙那边摆着一张大办公桌,这张办公桌一看就是以前留下来的,也叫“大班桌”,是以前旧沪海的大买办和资本家用的那种,现在算是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了。
除了办公桌外,还有一圈沙发,沙发也是比较老的那种真皮沙发,依稀能看出原来的颜色,上面许多地方还镶嵌着铜钉,只是年头旧了许多地方颜色已经变得发暗发黑,只是坐的地方和扶手亮着本来的光泽。
听到有人进门动静,正在办公桌前看着文件的一个半秃中年男子很是不悦地抬起头正要训斥来人,可当看见大摇大摆进来的罗阳时,刚在脸上浮现的怒色瞬间就变成了热情的笑意,连忙站起身,伸出双手就朝着罗阳迎了过来。
“罗科,您怎么突然就自己找来了?打个电话我好下去接您呀。”
“打什么电话,有着闲工夫我还不如直接上来呢,一来二去的你也不嫌麻烦?”
“呵呵,瞧您说的,这不显得对您尊重嘛。”那男子乐呵呵地笑着道。
“行了行了,又不是什么外人还弄这么客气,这种尊重还是留给你们局长吧。”罗阳和这个人似乎很熟,话也有点随意,还带着一种倨傲。
那男子嘿嘿笑了几声,这才注意到罗阳身后的宋援朝。
“这是我的好哥们宋援朝,老宋,这位聪明绝顶的同志是易育良,你叫他老易就行了,以前是王叔的秘书,后来调任到沪海的,都是自己人。”
宋援朝也不知道罗阳提到的王叔究竟是谁,但他当然不会装着不知道,反而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
“您好,易处。”宋援朝上前客气地向对方伸出手来。
“您好您好,宋……宋科?”易育良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宋援朝,喊同志似乎有些不合适,只能用刚才称呼罗阳的方式来称呼宋援朝。
“呵呵,老易呀,我这个罗科是凑数的,老宋的这个宋科却是正儿八经的,而且他不是副科是正科,说不定等明年就得喊他宋处了。”罗阳在一旁打趣了一句。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玩笑,却让易育良心里微微一惊,罗阳他当然了解,罗家的独子嘛,如今从燕京到沪海来挂职,虽然是在文化部门,职位也不高,可罗家的底蕴易育良却是一清二楚。
如今罗阳因为还没正式毕业,所以只是副科级待遇的科员级别,用罗科来称呼只是一种客套。但罗阳提醒宋援朝的宋科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话里话外的意思宋援朝马上就要升副处了,这让易育良大为意外。
看宋援朝的年龄应该和罗阳相差不大,应该不到三十的样子,这么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可不多见,尤其是罗阳对宋援朝随意加亲热的态度,更让易育良觉得宋援朝的来历不简单,弄不好和罗阳一样都是从燕京下来镀金的高干子弟。
再联想到前几天罗阳给他电话里提到的事,易育良越发觉得是这个可能。何况宋援朝站在那边气度不凡,虽然显得很是客气,可骨子的那种自信不是一般人能装得出来的。
想到这,易育良对宋援朝更是客气了几分,握手后连忙招呼着宋援朝和罗阳坐,亲自去一旁帮他们拿茶倒水忙的不亦乐乎。
“老易,别忙活了,我们过来是有正事的,聊完马上就走了。”
“别别,罗科、宋科,你们可是稀客,是我请都请不来的客人,怎么能坐会就走了呢?来来来,先喝茶,我这还有好烟呢,烟厂内部供应的,尝尝?等会中午我们一起吃个饭,也让我表表地主之谊嘛。”
易育良很会说话,笑呵呵地把两杯茶放到宋援朝和罗阳面前,还跑去办公桌那边拉开抽屉特意取了一包白壳的内部烟出来。
见到这个烟宋援朝不由得笑了,所谓的内部烟就是烟厂内部供应的香烟,这种香烟没有正式的外包装,通常是用其他烟包装倒装进行包装的,所以外面的颜色是白色。
里面的烟也和普通烟不一样,因为内部生产内部供应,挑选的烟丝都是上品,制作的时候也更用心,这样的烟从口味来说远胜于外面卖的普通好烟,而且内部烟的产量极少,一个月也就那么一点儿,再加上从不对外销售,这种烟的一般人根本搞不到,能抽的都是有关系有地位的。
换句话来说,掏出这么一包烟等于身份的象征,懂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人也看不明白,这种无形的装x隐隐就提高了地位和身份。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少人想尽办法去弄这种内部烟抬高自己,导致后来这种烟在市面上开始越来越多,当然大多数都是假的,可假货多了真货也就没人信了,等到九十年代后期,白壳烟几乎烂了大街,再也没人追捧了。
第493章 想法
罗阳大模大样点上烟,直接就对易育良问道:“老易,今天来就是上回电话和你说的那事,都过去好几天了,你这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呵呵,罗科瞧您说的,您都提了我能不上心么?”易育良笑着说道:“沪海几大食品店,百货公司还有各区的烟糖、粮油、果品这些渠道全都打好招呼了,您只要到货前告诉我时间就行,我通知他们下面安排,到时候直接把货送过去找对接人收货就成了。”
易育良早有准备,顺手把刚才去拿烟时候从抽屉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上面写着密密麻麻一排排单位名字和联系人名、电话什么的。
罗阳接过扫了一眼就递给了一旁的宋援朝,宋援朝取过细看,表面平静,心里却暗暗高兴。
罗阳还真是找对人了,易育良给出的这份单位名单非常齐全,几乎把沪海主要市场一网打尽。
作为沪海人宋援朝非常清楚沪海的市场结构,这个沪海商品市场主要由几块组成,一块是各大百货公司,比如第一百货、第二百货直到十二百货。
这十二家百货公司遍布沪海各区,是沪海百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第一百货最有名气,全国都知道它的名头。
但在食品类产品上,各百货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可并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实际上从食品类产品方面来看,真正占据份额的是沪海各大食品店(公司)。
和百货公司一样,食品公司也分为一二三四五,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大马路上的第一食品和霞飞路上的第二食品,此外还有一些老字号的食品店,都坐落在沪海商业最繁华的区域。
除去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各区的烟糖(烟酒)公司、果品公司、粮油公司也有各自的渠道,这些渠道覆盖了整个沪海的商业圈,易育良拿出来的这份清单里全有。
当然了,沪海还有大大小小的烟纸店,这和金陵是一样的,而且从数量来说远超金陵地区。不过宋援朝并没有采用当初在金陵的直供销售模式,当时在金陵用这种销售模式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金陵同类饮料厂家并非只有一分厂一家,市场有相当竞争,而且一分厂因为之前厂长贾凡不作为的原因仅仅只维持一个供销社的渠道。
二来,金陵是一分厂的所在地,天然就有地利之便,直供销售模式在本地很容易展开。
用这种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是最合适的手段,可这种手段在新品销售方面就不适用了。
如果在新品销售方面也采用这种模式的话,宋援朝必须在各地进行大量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需要足够满足和辐射地区的仓储,还有配送等等。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合时宜,再加上新品刚准备上市,产品在全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用最小的代价打开市场采取现在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当宋援朝在看这份名单的时候,易育良马上就明白了罗阳说的这件事正主就在自己面前,能让罗阳这么上心,还亲自带人登门,这个宋援朝可不简单啊。
看完名单,宋援朝微微点头,询问易育良一些细节,比如后续的账款结算,货物摆放位置,单次送货量等等各方面。
易育良边听边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记下,能回答的当即就给了宋援朝答案,暂时吃不准的他也坦然和宋援朝说自己会去和下面沟通,以他的看法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除非产品实在是不好卖,摆在店里一个月都卖不出去几件,一般来说他都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