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说白了就是人手不够。”孙耀良对宋援朝解释道:“当初分厂的时候销售公司成立,整个销售公司上下就十几号人,主要负责金陵地区的销售业务。”
“而现在,去年到如今我们司特公司的扩张已经达到了包括集团总部和燕京、沪海、山城三地分厂分公司的规模,如果再加上刚刚确定下来的羊城那边,光是工厂就有五家。”
“至于销售区域的划分,目前是八个部门,这还没算金陵本地的销售业务范围,如果算进去就是九个部门。每个部门如今配置是一个经理加四到九个业务主管、业务员不等,看着人数不算少,可实际上这点人根本就不够用啊!”
“一个部门现在要管一个大区域,这个区域小的是一个省,大的有两到三个省份,这还没算下面的市、县这些呢。包括经理在内,充其量最多就十个人,这么点人能干什么?所以目前我们销售公司也只能采取现在的代理商政策,根本没办法和当初在金陵的时候直接把终端控制在手里。”
孙耀良说的也是实话,这个问题宋援朝是知道的,他今天他孙耀良找来并不是批评他的工作,从工作角度来看,司特公司这一年多来销售公司承接卓然,这和孙耀良是分不开的。
“集团之前有过代理商分级讨论,销售公司这边是怎么落实的?”宋援朝直截了当问。
孙耀良苦笑了一声,说道:“这个我承认是有点疏忽了,对于代理商分级问题销售公司这边执行的不好,这个责任在我。不过我要说的这也只是暂时的,毕竟代理商制度和之前的供销制度有着很大区别,许多内地地区和沿海地区包括燕京、沪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同,他们现在大多数还是用老的供销制度来工作,如果强行按照我们的代理商划分体系,许多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
宋援朝微微点头,这点也的确是事实。之前集体制定的代理商分级制度讨论,主要是根据代理商的规模、市场覆盖面和销售款回笼良好程度等各方面来进行评估的,然后把所有的代理商进行分级,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这三个等级划分。
按照等级划分的不同,级别高的代理商优先供货,而且在价格上也是最优惠的,而低级的代理上必须在先满足高级代理商之后才进行供货,此外代理商的评级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以季度为标准进行随时调整,一旦集团内部对代理商信用考核没达到之前标准的话就下调一级代理等级,假如连续三次都是三级代理商,那么集团会主动发函通知对方,取消代理合作,另选代理商替代。
这个模式对于司特公司的销售也市场包括资金回笼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而且在后世类似的模式并不少见。可在现在,由于许多代理商大多依旧是供销社或者百货公司的性质,私人公司代理的情况还没出现,这就造成了这样的标准在事实上往往很难执行到位。
孙耀良也有苦衷,如果强行按照集团制定的标准对代理商进行评定和考核的话,那么一级代理商估计一个都没有,哪怕二级三级代理商也悬。
但在目前,销售公司根本不可能做到当初分厂时候全面控制终端,撇开代理商的程度,为了公司发展的要求出发,孙耀良只能在具体实施上松一松,尺度稍大些。
可这么一来问题就出来了,短时间还看不大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一些问题积少成多,就在报表上显示出来。
其中关键就是应收账款和资金回笼的问题。
宋援朝今天在看了报表后察觉到了这点,他特意把前几个月的报表全部找出来进行了对应比较,确定之后就打电话让孙耀良过来。
“问题就是问题,现在问题已经出了,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宋援朝不客气地对孙耀良道:“这几个月应收账款的数额大幅度上升,就算有市场扩大和马上进入旺季销售上升的原因,可相比去年的单一地区比例对比,这个比例上升的太快。这意味什么你知道么?如果等到有一天应收账款数额超出了企业承受能力,我们司特公司的资金链就会出大问题!”
“我明白,这是我的责任,我不推辞。”孙耀良有些惭愧地回答道,脑袋也耷拉了下来。
宋援朝没对孙耀良做太多的批评,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全部推在孙耀良身上也有些过。孙耀良虽然有问题,可他的出发点没错,而且作为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他主要负责的是销售业务的扩张,从这点来说他目前还是做到了。
现在的问题有外因也有内因,有些问题是环境和目前市场造成的,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哪怕政策制定的再好,在执行过程中依旧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发生。
不过孙耀良因为只考虑到销售业绩却忽略了这点,这是宋援朝不允许的,这也是他丝毫不客气批评孙耀良的原因。
此外,宋援朝对集团财务部和总经办也有很大的不满,宋援朝是董事长,董事长并不直接负责经营,当然他这个董事长和其他董事长不同,说白了司特公司实际上是他的,他才是真正的老板。
按理说,这种情况财务部应该第一个发现,总经办包括总经理露丝在内也应该比宋援朝提前发现这个问题,可现在反而是宋援朝自己通过报表看出了问题,这就不对了。
想到这,宋援朝深深皱起了眉头,看来随着司特公司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有些部门已经到了不调整不行的地步了。
第25章 骨感的现实
一家企业有三个核心部门,分别是生产、销售和财务。
生产暂且不说,相比后两者目前司特公司的生产方面还是让宋援朝满意的,可在销售和财务方面,却有些不尽人意了。
倒不是他们的工作做的不好,从实际成绩来看还是不错,可在宋援朝认为却有许多不足。
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因为目前市场现状和许多政策的原因,使得有些工作展开有相当的难度,比如销售公司就是这样,孙耀良不是没看到这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达到宋援朝的要求,尤其是面对销售和市场迅速扩张之下,忽略了其他方面也是情有可原。
至于财务这一块就更不用说了,司特公司的财务部从最初成立到现在都是在原基础上形成的,财务部无论从财务经理到下面的普通会计、出纳这些职位,基本都是从原本的国企财务转变过来的。
如果单单以做账的水平和能力来说,这些人还是胜任的,但从一家大型公司的总部财务角度来看,他们在工作中并没有“大财务”的概念,只是各自负责一摊,把账做好,不出差错而已。
这样的财务部并不符合宋援朝的要求,宋援朝需要的不是一个仅仅能做好账能做账的财务,他要的是一个能够从财务角度体现企业管理价值,做到从财务角度上协助企业管理,进行数据分析并及时提出问题的财务部。
说句实话,当宋援朝看到报表里的数据时心里是有些恼火的,可当听完孙耀良的解释,同时对方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后,宋援朝冒起来的火渐渐压了下去。
孙耀良有错,但这个错很大问题并不在于他,而在于当初制定这个经销商分级制度不完善和忽略了目前计划和市场并行的现实情况。
此外财务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司特公司虽然是合资企业,可它这个合资企业有着不同,说白了是有部分先天不足的。
应安妮是司特公司的大股东,名义上的老板,但在当初推动合资的时候,应安妮手上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团队,除了露丝外,应安妮所注册的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空壳子。
合资之后,新的团队组成有些差强人意,尤其是财务这一块,依旧沿用之前分厂的人员,这样的财务部在最初运行没什么问题,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能力的不足和传统思路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
现在财务部是由应安妮管着,从这点来说应安妮是财务部的老大,实际的财务总监。
可应安妮不是财务出身,她学的是管理,而且又没有丰富的财务知识,从这点来看出现目前的情况也是必然。
宋援朝沉思起了,司特公司今年是第二年,去年的主要任务是布局和市场推广,而在今年大致的布局已经完成了,随着再过两个月羊城的分厂正式投产,从华北到华东再到华南,然后中原包括西南西北地区大致覆盖,那么接下来的重心就是依托布局对国内市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宋援朝打算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这个计划,一旦计划完成司特公司在国内市场就占据了绝对主动,先一步拥有了完整的市场体系。那么未来国际饮料(食品)巨头进入中国,以司特公司的先手而言,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十多年里市场包括企业都处于野蛮发展的程度,许多后世赫赫有名的企业和品牌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打下的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那么未来可想而知。
时不待人,宋援朝感受到了紧迫感,司特公司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迅猛发展的。可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宋援朝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耀良,你觉得经销商制度和我们之前使用的直供销售制度哪一个好?”宋援朝抽了口烟,对一旁的孙耀良问道。
孙耀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宋援朝突然会问他这个问题。
当即孙耀良皱眉想了想,过了片刻才道:“这个我也说不上来……”
“这有什么说不上来的?你可是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对于销售制度你最有发言权了,怎么?和我还藏着掖着?”
“呵呵,这怎么可能,对别人或许,可对你三哥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的。”孙耀良笑着摇摇头,接着色正了正道:“这两个制度在我看来各有利弊吧。”